当汽车从单纯的 “交通工具” 升级为承载多元需求的 “出行载体”,是什么力量在守护这场变革的安全底线?10 月,2025 世界 NCAP 大会将落地中国上海,全球 NCAP 组织代表将齐聚一堂,探寻汽车安全的未来方向。而回溯过往,守护出行安全的 “中国方案”,早已镌刻在 C-NCAP 十九年的成长轨迹中。
2006 年,中汽中心正式发布中国新车评价规程(C-NCAP),填补了中国汽车安全测评领域的空白。十九年间,C-NCAP 以持续迭代的测评体系为 “尺”、以科学严谨的测试实践为 “基”,不仅推动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,更深度重塑了中国汽车的安全基因。
关键词①
构建本土安全技术标尺
2006 年诞生以来,C-NCAP 始终与中国汽车产业同频共振——伴随产业升级与消费者安全需求的迭代,C-NCAP 已完成 6 次重大升级换版,逐步构建起一套贴合中国、接轨国际的高标准汽车安全测试评价体系。截至目前,C-NCAP 已对近90家车企的574款热销车型开展1700余次碰撞试验,从测评维度的拓展到技术要求的升级,每一版 C-NCAP 都烙印着中国汽车安全的进阶足迹,C-NCAP用实践推动中国汽车产品安全性能持续跃升。
时间回拨至 2006 年,彼时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期,但安全技术相对滞后、安全意识尚显薄弱。C-NCAP 的横空出世,既以与国际接轨的测评标准促进技术进步,为中国车企参与全球竞争铺设 “安全赛道”;更以公正、专业的星级评价为中国消费者选车用车提供参考。这一举措,不仅开启了汽车安全测评的 “中国实践”,更点燃了自主品牌深耕安全技术的信心,彻底重塑中国汽车安全格局。
关键词②
推动核心安全装置全面普及
十九年来,C-NCAP 始终紧跟全球汽车安全技术趋势,以动态升级的测试规程为 “牵引器”,系统性推动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——从 2006 版到 2024 版,核心安全装置的配置率变化,成为最直观的 “进步证明”。
侧面安全气囊/气帘配置率从2006版的30.7%稳步提升,至 2021版已实现 100%全覆盖;驾驶员安全带未系提醒从初期不足90%的配置率,跃升至连续多年100%标配;前排乘员安全带未系提醒从2006版的39.8%提升至2012版的 95.2%,如今同样实现100%配置;儿童约束系统(ISOFIX)固定装置2006版时配置率不足30%,2012版规程实施后跃升至95%以上,2018版后彻底实现 100% 标配;电子稳定控制(ESC)2012版规程中配置率为73.4%,如今已成为所有车型的“安全标配”。
在核心安全装置的全面普及的同时,C-NCAP 五星车型占比持续提升:据统计,五星车型占比从 2006 版的 40%,跃升至 2021版的 83%(2024版测评仍在进行中)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中国汽车产品在碰撞安全、行人保护、智能防护三大领域实现的飞跃,更印证了 C-NCAP 对产业安全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。
C-NCAP 的十九年,是中国汽车安全技术从 “跟跑” 到 “并跑”、再到部分“领跑”的十九年。面向未来,随着智能网联、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C-NCAP 将以更开放的全球视野、更严苛的测评标准,持续驱动汽车安全技术向 “零事故、零伤亡”的终极目标迈进。而这份始终锚定 “安全本质” 的初心,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守护出行安全的核心动力,更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立足全球、赢得国际信任的底气所在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